- 公司動態
“十二五”鋼鐵工業著力產業升級
2011-11-29 21:19:42工信部日前正式印發《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鋼鐵業由此成為幾個工業大類中*先發布“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文件的行業。這份長達1.3萬余字的《規劃》,不僅明確了鋼鐵工業的發展戰略和重要目標,而且對鋼鐵工業轉型升級進行了詳細部署,結構調整成為貫穿全篇的主線。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表示,《規劃》與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節能減排規劃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編制的“十二五”鋼鐵產業生產力布局和調整規劃等一系列規劃進行了銜接,在布局調整、城市鋼廠搬遷、資源保障、實施“走出去”戰略等關鍵點上取得了一致。
對此,金模網創始人、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規劃》醞釀已久,此次的出臺可謂大快人心,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提振鋼鐵等相關行業的信心,也將在海外走出去戰略、鐵礦石困局等很多領域發揮實效。”
加快產品升級,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
當前,我國鋼鐵工業已進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既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資源價格高漲、需求增速趨緩、環境壓力增大的嚴峻挑戰,未來走向值得關注。《規劃》提出,“十二五”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形成比較合理的生產力布局,資源保障程度顯著提高,部分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初步實現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規劃》指出,當前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品種質量亟待升級。駱鐵軍表示,之所以將產品升級放在*位,是因為我國大部分鋼材品種的自給率已經達到100%,即使屬高端鋼材品種的取向硅鋼的自給率也達到87.5%,但我國只有30%的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升級理應成為下一階段鋼鐵工業的首要任務,要通過提升量大面廣的鋼鐵產品質量、性能和功能,帶動鋼鐵工業和下游產業轉型升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繼續呈較快增長,1~9月累計生產粗鋼52573.5萬噸,平均日產粗鋼192.58萬噸,如果第四季度繼續保持這一水平,全年粗鋼產量將可能達到7億噸。
但與此同時,鋼鐵行業的盈利卻處于極低的水平。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預計,今年1~9月,77家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若扣除自有礦山利潤和投資收益,平均利潤率只有1.5%左右。羅百輝指出,其主要原因就是鋼鐵工業與下游主要用鋼行業協調發展不夠,鋼鐵產品標準與下游用鋼行業設計規范不協調。
對此,《規劃》提出,為適應國家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鋼鐵企業要將產品升級放在首位,同時,要加強鋼鐵工業與建筑、汽車、機械、船舶、家電等主要下游用鋼產業合作,加快完善產品標準、推進下游產業設計規范升級。同時,鼓勵少數有實力的企業發展高精尖品種,防止高檔次同質化發展。
據悉,近期工信部已與住建部合作,結合國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在江蘇、河北、云南等地推進應用高強度螺紋鋼筋試點工作,之后將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全面推廣使用400兆帕、500兆帕高強度螺紋鋼筋,促進建筑鋼材升級換代和減量應用。
優化產業布局,支持跨區域兼并重組
長期以來,我國鋼鐵工業布局總體上呈現“北重南輕”的特點,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迅速,鋼材需求量大,長期供給不足,而環渤海地區鋼鐵產能近4億噸,50%以上產品外銷。部分地區鋼鐵工業布局不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制造業轉移的要求。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已越來越不適應城市的總體發展要求。
對此,《規劃》明確要結合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圍繞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物流成本,統籌考慮市場需求、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和鐵礦、煤炭、供水、電力等資源能源保障條件,有保有壓,優化產業布局;產能過剩地區的盲目擴張要得到抑制,建成湛江、防城港鋼鐵精品基地,從根本上解決“北鋼南運”問題。
《規劃》表示,環渤海、長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鋼鐵基地。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山西等鋼鐵規模較大的地區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減量調整區域內產業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省份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總量條件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西部地區部分市場相對獨立區域,立足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結合區域差別化政策,適度發展鋼鐵工業。
針對目前16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建有大型鋼鐵企業的現狀,《規劃》還提出,有序推進與城市發展不協調的鋼廠轉型或搬遷。“十二五”期間,根據條件成熟情況,支持廣州、青島、昆明、合肥、唐山(豐南)、杭州、蕪湖等城市鋼廠搬遷改造或轉型發展,科學論證西寧、撫順、石家莊、貴陽等城市鋼廠發展定位。
《規劃》同時指出,大幅度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占全國總量的比例由48.6%提高到60%左右。這將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促使行業由大向強轉變。
考慮到兼并重組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規劃》明確提出,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自愿、政府引導的原則,支持跨地區和區域性兩種兼并重組方式。在跨地區兼并重組方面,充分發揮寶鋼、鞍鋼、武鋼、首鋼等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帶動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強國際影響的企業集團。在區域性兼并重組方面,鞏固河北鋼鐵、山東鋼鐵重組成果,積極推進唐山渤海鋼鐵、太原鋼鐵開展兼并重組,引導河北、江蘇、山東、山西、河南、云南等省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
加強資源保障,加強國際化經營
受鐵礦石價格高漲和產能不斷增長雙重因素的影響,鋼鐵行業利潤率已經連續兩年低于3%,今年繼續走低,鋼鐵工業已步入微利時期。對于這一局勢,《規劃》并沒有給出諸如鐵礦石自給率等比率上的目標,而是制定了一個絕對數量上的目標: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鐵礦石、煤炭等鋼鐵工業原燃料保障體系,新增境外鐵礦石產能1億噸以上。對此,羅百輝表示,《規劃》將鐵礦石資源保障能力建設上升至國家層面的高度,這將進一步規范鐵礦石供需秩序,引導我國鋼鐵工業健康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進口鐵礦石6.2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63%。在這一年中,由于鐵礦石價格上漲61%,中國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成本全年增加1960億元,鋼鐵企業整體處于高成本、低效益的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鋼企不能單獨依靠鐵礦石談判價格和機制,應實施投資區域多元化,在具有資源優勢國家和地區以及周邊國家,有序建立穩定、可靠的鐵礦石、鉻礦、錳礦、焦煤等原燃料供應基地和運輸保障體系。”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蕓表示,這次《規劃》提出強化鐵礦石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積極優化鐵礦資源全球配置,鼓勵鋼鐵企業建立與資源所在國利益共享的對外資源開發機制建設,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三大礦企的壟斷,使鐵礦石價格競爭更加公平、透明。
同時,《規劃》還指出,我國鋼鐵企業要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加強國際化經營,深化經濟技術合作。一方面,進一步擴大鋼鐵工業對外開放程度,鼓勵國外先進*鋼鐵企業參股和投資國內鋼鐵企業和項目;另一方面,《規劃》將在國外投資建設鋼鐵廠作為我國鋼鐵工業實施“走出去”的重大戰略。上一篇:我國軸承行業現狀分析下一篇:我國泵行業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
留 言
- 聯系人:林志毅
- 電 話:021-32557998/32557997/96
- 手 機:18018682255
- 傳 真:021-32557998
- 郵 編:200333
- 地 址:上海市真北路2500號
- 網 址: https://shangjiupump.cn.goepe.com/
http://www.znkyl.cn
-
產品搜索
-
公司相冊
-
廠區圖片
11張圖片
-